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
吴,女,23岁,门诊号:略。
2025年8月27日(乙巳年七月初五日),处暑第5日,星期三,十四诊。
近期无发热,无皮疹,无关节痛症状。流行病学史:否认2周内有明确伊蚊叮咬史,否认2周内至广东、南宁石油小区、长堽村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旅居史,否认2周内与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接触史。
近两月痛经明显,经量略少,色黑,血块多,纳食略差,口略干,疲乏,大便日一行,质烂不畅,舌苔薄,脉弦细。拟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出入。
处方:党参片12克,麦冬9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陈皮9克,升麻3克,北柴胡6克,生姜9克,大枣15克,麸炒白术9克,燀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桂枝9克,熟地黄15克,细辛3克,炙黄芪2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2025年9月28日(乙巳年八月初七日),秋分第6日,星期日,十五诊。
复诊,近期无发热,无皮疹,无关节痛症状。流行病学史:否认2周内有明确伊蚊叮咬史,否认2周内至广东、南宁石油小区、长堽村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旅居史,否认2周内与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接触史。服上方后,痛经不明显,经量增多,色暗红,血块多,纳可,仍有口干,疲乏,大便不规律,质烂,舌苔薄偏红,脉弦细,重按略无力。守方出入。
处方:党参片12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陈皮9克,升麻3克,北柴胡6克,生姜15克,大枣9克,麸炒白术9克,燀桃仁6克,红花9克,川芎6克,桂枝6克,熟地黄15克,细辛3克,炙黄芪20克,6剂,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
妇科痛经医案分析一、病机与治法分析1. 核心病机:气虚血瘀,冲任失调《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傅青主女科·调经篇》强调:'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沈氏女科》认为:'痛经多因气血失调,或寒凝,或热郁,或虚损,总以冲任失调为本。'本案病机解析:气虚不运:疲乏、脉重按无力、大便质烂→脾虚气弱,推动无力(对应《傅青主女科》'气为血之帅'理论)血瘀胞宫:经色黑、血块多、痛经明显→血行不畅,瘀阻冲任(符合《金匮要略》'结气'致瘀论述)冲任虚损:经量略少、日久不愈→精血不足,胞宫失养(契合《沈氏女科》'冲任为月经之本'观点)2. 治法:益气活血,调冲止痛《傅青主女科》创'温经摄血汤'治虚寒痛经,主张'大补肝脾肾之精,兼散寒瘀'《沈氏女科》善用'桃红四物汤'化裁,提出'活血不忘益气,化瘀须防伤正'二、处方解析与传承创新初诊方(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组成分析:补中益气汤底方(黄芪20g、党参12g、白术9g、当归9g、陈皮9g、升麻3g、柴胡6g、甘草6g)桃红四物汤核心(桃仁9g、红花9g、川芎6g、熟地15g、当归9g)特色加味:桂枝9g(温经通脉)、细辛3g(散寒止痛)、麦冬9g(佐制温燥)经典依据:《傅青主女科·经前腹痛证》:'治法须疏肝气为主,而益以补肾之味'《沈氏女科·痛经篇》:'虚中夹瘀者,当补气活血,使气旺血行'二诊调整(益气养阴,缓攻瘀血)调整要点:麦冬增至12g(加强养阴,防活血伤津)生姜增至15g(温胃和中,改善便溏)桃仁减至6g(瘀象减轻,防攻伐过度)桂枝减至6g(痛经缓解,减温通之力)三、特殊药对详解图片
四、治疗特色与学术传承1.傅青主学术思想体现:重视肝脾肾同调:方中柴胡疏肝、参芪白术健脾、熟地补肾善用补散结合:在补中益气基础上加桃仁、红花活血注重阴阳平衡:温通的桂枝、细辛与润养的麦冬、熟地同用2.沈氏女科用药精髓:气血双调:补气药与活血药比例得当(黄芪20g:桃红各9g)通补兼施:在补益剂中佐陈皮理气、桂枝通阳分期论治:二诊随证调整,体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3.金匮要旨传承:温经汤法:桂枝、细辛温通,当归、川芎养血当归芍药散意:白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调血缓中补虚:大枣、甘草、生姜护中焦五、临证启示1.虚瘀同治的辨证思维:打破'虚证忌攻'的常规,体现'有是证用是药'补气药与活血药的比例拿捏精准2.冲任调摄的层次性:初诊重在益气活血治标二诊转为气血双补固本3.经典方剂的化裁智慧:补中益气汤去壅滞之品桃红四物汤舍白芍之敛此案完美展现了中医妇科'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理论精髓,是经典理论与临证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感谢无盐老师授权转载(无盐:某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国内股票配资,云南炒股配资公司,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