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王室东迁洛邑后,虽然以洛邑为根基的本土贵族成功压制了随周平王从镐京东迁而来的旧贵族势力,但新的权力斗争很快在王族与洛邑本土贵族之间展开。这些盘踞在洛邑多年的世家大族虽然在与王族的明争暗斗中屡占上风,却始终无法彻底铲除周王族的根基,双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制衡关系。这种暗流涌动的政治格局,在周景王驾崩后终于演变成公开的激烈对抗,而实际上双方的角力早已暗中进行了多年。
1. 精心谋划却功败垂成
周景王的庶长子王子朝敏锐地意识到,若不彻底铲除这些尾大不掉的洛邑本土贵族,周王室的权威将日渐式微,最终难逃被架空甚至覆灭的命运。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仅凭王族单薄的力量难以撼动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为此,他开始暗中物色可以结盟的力量。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随平王东迁而来的旧贵族,虽然他们在与本土贵族的斗争中落败而日渐衰微,但这些人对王室的忠诚毋庸置疑,是一支可靠的同盟军。此外,还有一批被本土贵族刻意裁撤的宫廷工匠,这些失去生计的匠人对本土贵族怀恨在心,自然也成为王子朝可以争取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王子朝曾试图拉拢周王室典藏史官李聃(即老子),但这位崇尚无为而治学者婉拒了他的邀请。在寻求外援方面,与洛邑贵族交好的晋国显然不是理想选择,而其他诸侯国要么鞭长莫及,要么实力不济。最终,王子朝将希望寄托在与王室血缘亲近的郑国身上。他秘密派遣使者前往郑国游说名相子产,在获得对方首肯后欣喜若狂。然而天不遂人愿,还未等计划实施,子产便溘然长逝,让王子朝的谋划功亏一篑。
展开剩余62%2. 再度谋划又遭挫败
子产去世使得郑国援助的希望破灭,但王子朝与本土贵族的斗争已如箭在弦。当时单穆公单旗屡次劝谏周景王停止铸钱和铸造无射钟,引起景王强烈不满。王子朝与其老师宾起趁机进言,建议铲除单氏家族。殊不知洛邑本土贵族早已在王宫安插眼线,这个密谋很快就被单氏获知。周景王虽有心振兴王权,但在本土贵族的严密监控和强大势力压制下,最终只能以荒诞行为来发泄不满。王子朝之所以急于行动,是因为他察觉到两个关键时机:一是周景王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二是本土贵族中举足轻重的刘氏家主也命不久矣。在王子朝的推动下,周景王决定不再隐忍,暗中派心腹与王子朝密谋,计划借狩猎之机发动政变。然而就在行动前夕,周景王在荣锜氏府邸用膳时突然暴毙。此前在公元前527年,景王太子寿早逝,嫡次子姬猛被立为太子。后来宾起借公鸡自啄尾羽的异象进言改立王子朝为储君。景王本欲先铲除单、刘两家再行废立,临终前只得命宾起草拟遗诏改立王子朝,随即撒手人寰。
3. 兵败流亡楚国
周景王尸骨未寒,单旗与刘文公刘蚠就公然违抗遗诏,刺杀了顾命大臣宾起,强行拥立姬猛继位。待景王安葬后,王子朝率领盟军攻打刘氏,一度将姬猛逐出王城。然而当王子还等八位王子围攻单旗时,反而遭到反杀。单旗随即向晋国求援,晋国出兵护送姬猛返都。不久姬猛病逝,其同母弟王子匄继位,是为周敬王。晋军撤离后,王子朝再度攻占王城自立为王,形成西王与东王对峙的局面,双方征战不断。公元前516年,单旗再次引晋军入周,这次晋国派智砾和赵简子率重兵前来,誓要彻底解决王子朝问题。关键时刻,王子朝麾下的召伯盈临阵倒戈,迫使他不得不带着周室典籍仓皇逃往楚国。
4. 悲剧收场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陷楚都郢城,楚国陷入混乱。刘蚠趁机派出刺客,在乱局中刺杀了流亡的王子朝。这场持续多年的权力之争最终以本土贵族的全面胜利告终,单氏、刘氏在周王室的地位更加稳固,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战国初期单氏最终取代周室。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周王室如何在地方势力的蚕食下逐渐衰微,也为后世留下了关于权力斗争的深刻教训。
发布于:天津市国内股票配资,云南炒股配资公司,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